乐居凤凰网居悦:日日综合-观“宋塑之冠”,思山西文物保护新局之变
黄河新闻网讯(记者孙宇佳)" 建筑是用石头写成的史书。"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的这句名言,恰如其分地诠释了山西古建的价值。随着首款国产 3A 游戏《黑神话:悟空》的走红,山西省内 27 处游戏取景地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客流高峰。位于长治市的崇庆寺作为重要的取景地之一,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精湛的宋塑艺术,成为 " 天命人 " 的必打卡地。无数游客不远千里驱车而来,只为一睹千年古刹的风采。而面对如此珍贵的文化遗产,该如何承担起保护它们的重任,使其在历史的长河中永不褪色,也成为山西必须深思的重要课题。
图为崇庆寺外观。钱龙 摄
千年古刹的宋塑魅力
《黑神话:悟空》美术总监曾在社交平台写道:" 崇庆寺的十殿阎罗,铁佛寺的二十四诸天,玉皇庙的二十八星宿,此行总算是圆了念想,顺利收工。" 被排首位的崇庆寺位于长治市长子县,早在 1996 年就被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寺内宋代彩塑风格鲜明,形象与艺术构思具有精深的民族特色。
图为十帝殿内冥界诸神造像。钱龙 摄
崇庆寺始建于北宋时期,位于紫云山半山腰,三面环山,布局紧凑有序,建筑古朴大气,端庄凝重,宁静素雅。崇庆寺坐北朝南,主轴线上为天王殿和千佛殿。据寺内清嘉庆三年(1798)《崇庆寺重修碑志》记载:" 千佛殿居其北,卧佛殿居其东,大士殿居其西,天王殿居其南。东南立门,门之东建关帝殿,西北建十帝并鬼王殿,西南又立给孤独长者殿,东北一院则为禅舍。" 现存格局基本与之相符。
作为晋东南地区结构保存最完好的宋代早期建筑之一,其千佛殿和大士殿内的宋代彩塑作品风格独特且造型精妙绝伦。其中,千佛殿为单檐歇山顶,四面出坡,九条屋脊,殿内梁架制作规范,结构合理,是北宋早期小型歇山顶木构建筑的经典之作。
图为崇庆寺大士殿内十八罗汉造像。钱龙 摄
殿内供奉着从几十厘米到三四米不等的 300 余尊历代佛像,彩塑、圆塑、壁塑、悬塑等多种雕塑手法巧妙结合,造型精妙,栩栩如生。尤其是大士殿内十八罗汉彩塑造像,在国内彩塑领域属于殿堂级别的作品,有着 " 宋塑之冠 " 的美誉。这组罗汉像个性鲜明、气质传神、形态各异,坐姿倾侧自如,体态丰盈健硕,尚存唐代丰满的遗韵,与宋代的人文气息、时代精神高度契合,是我国现存宋代组群罗汉彩塑造像中后期扰动最少、原作匠意和整体构思保存最为完整的一组作品。它们不仅展示了宋代雕塑艺术的高超水平,更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当之无愧的瑰宝。
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 " 双向奔赴 "
长治市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,六大类型不可移动文物多达 6833 处,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3 处,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44 处。崇庆寺的火爆出圈,不仅让这座千年古刹走进大众视野,也带动了长治市整个旅游市场的繁荣。如今,传统景区各项保护措施相对完善,各大高速路口也已做好交通标志标牌引导,力求给前来参观的外地游客提供周到的旅游服务。
但现象级狂欢的背后,传统古建旅游又该如何紧抓机遇 " 上大分 "?为更好地将 " 流量 " 转化为 " 留量 ",将 IP 流量转化为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,长治市在文物保护和旅游开发之间找到了合理的平衡点。
图为崇庆寺内三大士像。钱龙 摄
一方面,长治市加大了对文物的保护力度,不断完善监测保护、展示利用和公共服务等配套设施,各级财政也加大了对文物保护的资金投入,确保了文物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修缮;另一方面,长治市紧抓《黑神话:悟空》火爆出圈所带来的热度,充分利用现有的文物资源,通过举办各种文化活动、打造旅游线路等方式,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打卡 " 悟空 " 同款取景地。这不仅为景区所在地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,也让传统古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游戏之后再度破圈。
值得一提的是,随着太行一号旅游公路的全线贯通,游客们前往景点也将更加方便。沿着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前行,一路山水相依,风光旖旎,游客们既能够领略山水风情和古刹魅力,也能更好地感受到山西这片古老土地的勃勃生机。
图为地藏殿内地藏菩萨造像。钱龙 摄
山西探索文物保护新路径
正所谓 " 地上文物看山西 ",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大省,在山西,可以说只要仔细看,到处都有着历史的痕迹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数据显示,山西境内现有 53875 处不可移动文物,28027 处是古建筑,其中山西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 531 处,位居全国第一,元代以前的木结构遗存 495 座,占全国总数的 80% 以上。全国仅存的 3 座唐代完整木构古建筑均在山西,文物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。
近年来,山西省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工作,不断加大文物保护力度。一方面,山西制定出台《山西省文物安全责任制实施办法》,明确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责任,强化文物保护的法律保障;另一方面,各级财政不断加大文保资金的投入力度,为文物保护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,山西在文物保护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和创新,探索出了一条具有山西特色的文物保护新路径。
图为千佛殿内造像。钱龙 摄
除了政府的主导作用外,山西省还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工作。2017 年,山西推出 " 认领认养 " 文物建筑等方式的 " 文明守望工程 ",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文物保护工作。截至 2023 年底,山西累计认领认养文物建筑 473 处,吸引社会资金 5.4 亿余元,一批濒危古建筑得到抢救性保护。这种政府与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文物保护新格局,为山西的文物保护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。
除此之外,山西还持续加强对基层文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,从 2022 年起,山西连续 5 年面向全省 117 个县(市、区)定向培养 600 名文物全科人才,着力破解基层文博人才引不进、育不好、留不住的困境。
文物古建的保护、传承与弘扬之路漫漫,绝非旦夕间的流量倾注所能达成。眼下,旅游市场的热度转向北方各省,而热门出游地榜单上,山西仍旧让人瞩目。剥去热度光环,山西将坚守保护初心,深入挖掘古建文化内涵,以长效机制和创新举措,让历史古建在时代浪潮中稳健传承。